作为地方金融主力军,一直以来,服务“三农”就是宜兴农商行的“主战场”和“主攻方向”。尤其是今年以来,在“乡村振兴”和特色小镇等战略的号召下,宜兴农商行结合宜兴区域特色,围绕质量兴农、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、支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扶持小农户、推进乡村绿色发展等重点,并结合乡村治理、乡风文明建设,在“金融支农”方面下足了功夫。
注重战略引导
为“三农”发展注入“活水源”
一是将服务“三农”与自身战略相结合。宜兴农商行制订了《2017-2019普惠金融服务发展规划》、《金融支持特色小镇建设工作方案》和《关于加快推进绿色金融服务体系构建的实施方案》,明确了金融服务“三农”的发力方向、支持目标和具体措施。单列单户1000万元(含)以下小微企业信贷投放计划,新增贷款向乡村振兴领域倾斜,扩大对农村龙头企业、家庭农场、农民专业合作社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服务覆盖面。此外,宜兴农商行还大力推进“阳光信贷”工程,今年已完成全市18个乡镇、255个行政村、13万农户的信息建档工作。目前授信农户3374户,金额约3.8亿元。二是重点推进绿色金融工作。宜兴农商行积极探索建立绿色金融服务体系,推动经济绿色转型升级成立了绿色金融服务推进领导小组,并设立了绿色金融服务中心,将环科园支行设定为绿色金融特色支行,初步形成了推进绿色金融工作的组织架构。三是切实加大信贷投放。今年以来,宜兴农商行不断加大实体经济及“三农”产业方面的信贷投放,用足用好人民银行核准的信贷额度,确保国家支持“三农”发展的政策有效落地。至7月末,各项贷款余额353.46亿元,比年初增加21.08亿元。其中,实体经济贷款投放同比2016年和2017年都有大幅度增长(同比2016年7月多增7.85亿元,比2017年7月多增1.95亿元)。2018年7月末,涉农贷款(原口径)余额为283.65亿元,比年初增加18.12亿元,增幅6.82%,高于各项贷款平均增幅0.78个百分点。贷款总规模及增量规模的稳健增长,充分彰显了“宜兴人自己的银行”的责任与担当。
注重质效提升
为“三农”发展实施“精准滴灌”
一是积极支持质量兴农战略。立足宜兴特色的种养殖业、旅游业等资源禀赋特点,深入推动传统农业向高质量发展转型。重点推动阳羡茶、宜兴百合、宜兴大闸蟹、湖父杨梅、杨巷大米等传统名特优农产品改造提升,已发放茶叶类贷款5704万元、水产养殖类贷款4572万元。积极支持传统优势农业提质增效,助力发展“富硒米”、“宜兴红”等高端产品,促进名优茶叶、精细蔬菜、特种水产等产业提档升级。推动农业特色产业规模化、差别化发展,聚焦张渚玫瑰、徐舍莲藕、杨巷大米、万石水芹等特色基地发展。二是积极支持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。深入支持农产品生产、加工、销售全链条式发展,将支持农产品加工业作为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的着力点。例如,宜兴农商行“惠农贷”,已投放了59户77笔贷款,贷款达到1022万元,辐射带动了200多户农户参与规模种养殖,实现增收100多万元。创新推出“农机贷”、“亲情贷”,进一步满足小农户在生产方式改进、生产设备更新方面的信贷需求。三是积极支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。着重支持专业大户、家庭农场、农民合作社等各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,扶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尽快做大做优做强。扶持农业龙头企业23家、家庭农场17家、合作社36家。例如,宜兴市大地春生态农业专业合作社,在宜兴农商行的贷款扶持下,现已成为年营业额超5000万元的“三农”龙头企业,其“大地春”茶叶、杨梅等带动了周边300多农户。
注重全面融入
勇担责任践行普惠金融使命
一是着力推进乡村诚信体系建设。主动对接各级政府部门,配合开展信用户评定以及信用村、信用镇创建工作。例如,宜兴农商行与白塔村委合作开展的“银行+村委+农户”的贷款模式,就有效运用了村委在信用建设方面的信息优势和监督优势。同时,宜兴农商行常态化开展“政银企”座谈会,每月选择一个乡镇进行座谈交流,畅通信息渠道,融洽合作关系。二是有效融入乡村治理。宜兴农商行加大基层支行党支部与社区、村委党支部合作共建工作力度,通过网格化营销模式,搭建有效沟通渠道。同时,借助农村“三资系统”升级契机,主动配套科技支撑,助力农村集体“三资”管理提档升级,上线了“农村集体资金监管系统”,实现了所有行政村在本行开立结算专户。三是注重完善普惠金融基础设施。依托社保卡独家代理发行这一优势,全面统筹乡村居民社保缴纳和领取、养老金发放、退休工资发放、企业工资代发、水电费代扣等功能。并结合社保卡、阳光信贷数据。此外,常态化开展“送金融知识进社区”活动,借助乡镇、村委的力量,开展金融知识宣传,并实现了所有乡镇全覆盖。
下阶段,宜兴农商行将进一步优化协同机制和产品创新,力争在服务质效上有新的提升。一方面,加强信息协同。继续与各乡镇、园区开展多形式政银企、社会团体对接活动,扩大交流范围,了解“三农”金融需求,针对不同条线、不同产业匹配相对应的产品和服务,提升服务“三农”发展的质量和效率。另一方面,继续加大产品创新。积极推进“税银贷”、“股权质押”、“理财质押”等信贷品种的推广。大力推广“税易通”,通过纯线上全流程自助贷,提升客户信贷可获得性。全面开展农业经济组织建档工作,继续推进与省农担公司的担保合作,不断加大对优质家庭农场、农民合作社、农产品加工企业的营销拓展力度,探寻服务“三农”新举措。同时,持续关注农村土地颁证确权工作,完善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业务品种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