乡村振兴需要培育新动能,挖掘新潜力,促进农业提档升级。攻克“顽疾”,才能让新产业新业态发展更顺畅。
“景点多了,为啥游客却不多?”某地大力发展乡村旅游,参与其中的村民却有疑惑。笔者在当地了解到,村里开发油菜花海,可邻村也有一片油菜花海,再到另一个村,还是花海,同质化的景点造成审美疲劳,村里自然吸引不到游客。
某山区县是水果大县,为拓宽销售渠道,发展农产品电商。打开网店一看,销售量平平。种植基地负责人说,物流成本高,加之技术、营销人才短缺,当地仍倚重传统批发渠道,农产品电商成了精心打造的“盆景”。
西部一家果汁加工厂开拓高端饮品市场,但所需的优果专果供给不足,农民种植的品种适合加工罐头,但罐头市场趋于饱和,陷入“新产品不足,老产品过剩,原果卖难”的怪圈。
乡村旅游、农村电商、农产品加工,这些新产业新业态正经历从无到有的成长过程。据统计,今年1—6月农产品加工主营业务收入同比增长6.1%;上半年乡村旅游接待16亿人次。然而,农业是一个周期长、见效慢的产业,当新产业的“热”遭遇传统农业的“冷”,也容易出现诸多不适症。市场前景看好,各路主体纷纷闯风口,一哄而上现象增多,规划跟不上;对水电路网等硬条件、人才技术等软环境的要求更高,地方配套跟不上;要求种加销各环节紧密配合,但经营主体实力较弱,带动能力一般,甚至有的忽视小农户,把农民“挤出去”。
新产业成长不会一帆风顺。细细分析,这些成长的烦恼似曾相识,科学规划缺位,基础设施薄弱,人才、资金等要素单向流失,产销脱节等等,都是长期牵绊“三农”发展的老问题。农业提档升级,对产业体系、生产体系和经营体系提出更高的要求,老问题更加凸显,短板显得愈短,弱项显得愈弱。
实现乡村振兴,需要培育新动能,挖掘新潜力。唯有攻克“顽疾”,才能让新产业新业态发展得更顺畅。
让新产业远离旧烦恼,需要优化制度供给。这些年“三农”取得的成就来自于不断深化改革。以“人地钱”制度为例,新产业新业态有新需求,更加渴求技术类、营销类人才,更加期待便捷融资渠道,更加迫切要求推进农村土地制度改革。这要求有关部门大胆探索,不断创新,更精准地制定政策,促进资源要素更加合理配置。
让新产业远离旧烦恼,需要解放思想,寻求新思路。新产业新业态或是农业产业内部上下游相互交叉,或是农业产业和其他产业有机融合。过去干农业,人们习惯于把它当成村里的事、田里的事,眼光过窄限制了思路。现在农业也是城里的事,市场的事。新产业新业态的本质是跳出农业干农业,需要从城乡统筹、产业融合的角度,制定更科学的规划,完善环境,引领发展,激发活力。以乡村旅游为例,浙江几个背山靠海的小渔村资源禀赋相同,过去单打独斗,造成游客分流。在县级部门指导下,几个小渔村组团发展,统一规划,整合资源抱团闯市场,成了当地旅游热门地。
农业新产业新业态底色是“农”。干好农业,唯有沉下心来,耐得住寂寞,一年接着一年干,美好蓝图才能早日变为现实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