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,培养造就一批懂农业、爱农村、爱农民的“三农”工作队伍,这是对“三农”工作者的殷切期望。只有“懂农业”,才能对农业发展有使命感,把握现代农业发展方向,做现代农业的推动者;只有“爱农村”,才能有深厚的农村情怀,能够扎根基层,做振兴乡村的实践者;只有“爱农民”,才能心阿系民心,为农民谋福祉,做农民增收助力者。
造就“三农”工作队伍是推动乡村振兴战略的关键所在,也是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保障。习近平总书记强调,农业农村人才是强农兴农的根本;建设现代农业,首先要解决好人的问题。然而,随着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推进和产业全面转型升级,职业化的农业农村干部和新型职业农民的数量缺口逐渐凸显,制约着农村的发展。应当以此为契机,加强队伍建设,增强农业农村的内在活力。
创造条件,吸引懂农业的人才投身“三农”工作队伍。懂农业被置于“三农”工作队伍的首要位置,可见这是一个先决性的问题。这些年,农村青壮年劳动力外出打工,留守的多是妇女和老人,“今后谁来种地”“怎样种好地”已成为无法回避的问题。我国有众多服务“三农”的机构,但其中不少机构存在明显的不足或过于专业化,人员工作范围过窄;或宽泛“松”“软”,往往囿于完成“任务”,存在一定程度的人员不足、视野不宽、年龄老化、本领恐慌等问题,很难真正深入解决农村的根本问题。要想吸引有识之士投入新农村建设,需做好顶层设计,拓宽引进人才的渠道,建设包括农业科技人才、经营管理人才、文教人才、法律人才在内的乡村人才体系;出台优惠政策进行激励,如对乡镇、村级急需人才,在公务员、事业单位招考选拔中给予政策倾斜。
培养对农民有感情、能应对新挑战的队伍。乡村振兴归根结底要使农民增收致富。我国农业和农村正发生着重大而深刻的变化,农业正处于传统向现代转变的关键时期。适应现代农业发展的新挑战,就需要通过新型经营主体来带动农民,帮助农民实现小农和现代化复合农业的统一。以笔者所在的供销合作组织为例,供销合作社是政府认可、农民承认的为“三农”服务的“国家队”,与农民有着天然深厚的感情,能与农民风雨同舟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,“我国千家万户的小规模农业生产,光靠看是看不准的,要把农民组织起来,通过供销合作社、农民专业合作社、龙头企业等新的经营组织形式和农业社会化服务,再加上政策引导,把一家一户的生产纳入标准化轨道。”在革命战争年代,农民合作组织思想的贯彻,对于农民发展生产,救济灾荒,帮扶贫困农民,解决军烈属的实际困难,支援革命战争发挥了极为重要的作用,从延安合作组织思想到党的新时代合作组织思想一脉相承。在新形势下,干部队伍要加强农业集约化经营、农业社会化服务、对农业的保护力度、对新一代农民的培养,通过合作制等方式建立起与小农户的紧密利益联结机制,带动农民分享农业产业链增值收益,实现小农户与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。
利用好的机制留住人才、造就人才。毛泽东同志曾说,“农村是一个广阔的天地,到那里是可以大有作为的”。爱农村、爱农民不仅是一个口号,更是一种坚守。如何留住人才一直是困扰乡村发展的关键问题。首先要加大资金投入,改善农村地区基础设施条件,让农村成为安居乐业的美好家园,吸引服务期满的“三农”干部继续留在农村干事创业;其次是提高“三农”干部待遇。相关部门应深入了解这个群体在工作生活中的实际困难和诉求,着手改善他们的政治、经济待遇,尽力解决后顾之忧,以使他们全身投入“三农”工作;三是支持返乡创业。大中专学生具备一定的知识水准,头脑活跃,能够熟练运用电商等新事物,是乡村振兴中一支不可忽视的生力军。给他们提供平台和资金、创业帮扶,定能造就出更热爱农村、更稳定的农业农村人才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