网页客服,欢迎咨询
联系我们
      工作时间
  • 周一至周五:09:00-17:30
  • 周六至周日:10:00-16:00
农业污染防治的短板亟待补齐
2018-08-06 08:01:34 945
  • 收藏
  • 管理

    回收率低、处理费高依然是客观存在的事实,推动农业面源污染治理,还需要政策发力、落实给力、监管得力

    为村民配备农药废弃物专用回收桶,清洗3次后方可领取置换物,开展“押金销售”“有偿回收”……近年来,针对农药废弃包装带来的污染问题,相关部委不断完善政策设计,各地也在陆续探索管理办法。然而面对庞大的农药使用量,有专家指出,当前农药废弃包装处置管理还比较滞后,打好农业污染防治攻坚战,治理还需要不断升级。

    在农业生产中,农药使用之后如何处置包装废弃物,一直备受关注。我国是农药生产和使用大国,据不完全统计,每年随意丢弃的农药包装废弃物超过30亿个。由于缺乏专业的回收处置机构,农药包装废弃物面临无处可去的尴尬;因为监督机制的不完善,造成农药垃圾无人问津的处境。田间地头、灌溉沟渠随处可见的各类农药包装废弃物,不仅严重污染了土壤和水体,更对农民生产生活造成不良影响。一边是居高不下的农药使用量,一边是回收难、处理难的困境,农业污染防治的短板亟待补齐。

    山水林田湖草是一个生命共同体,解决好农业污染这个问题,事关农业的可持续发展,事关生态文明建设的成效。自2015年打响农业面源污染治理攻坚战以来,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、实施绿色发展转型,一个重要突破口就是在实现化肥农药零增长基础上,规范、控制、引导农药废弃物的处置。从新出台的《农药管理条例》明确了农药生产企业和农药经营者的回收义务,到去年底发布《农药包装废弃物回收处理管理办法(征求意见稿)》,再到北京、广东等地制定出台相关实施办法,顶层设计的不断完善与基层探索的不断推进,初步搭建起了农药规范使用的“四梁八柱”。

    法规制度的建立迈出了解决这一“老大难”问题的第一步,但从实践层面来看,回收率低、处理费高依然是客观存在的事实,推动农业面源污染治理,还需要政策发力、落实给力、监管得力。比如当前政策还处于原则性规定阶段,既缺乏可操作的细则,也缺少强制性要求,究竟谁来负责?如何激发回收动力?再比如农药废弃物的处置要按照危化品处理,成本是普通废弃物的好几倍,处理费用由谁来承担?解决这些问题既需要从农药包装使用、回收、处置、监管全流程优化制度设计,明确相关责任主体,也需要各地***着石头过河,在实践基础上蹚出一条科学、高效、可行的路子。

    其实,从农药包装废弃物处置入手,推动农业面源污染治理,一些地方已有探索实践。浙江省开展“千万工程”,率先通过专项资金进行回收补贴。部分省份推行“市场主体回收、专业机构处置、公共财政扶持”模式,汇聚政府、企业和社会三方合力,给农药废弃包装找到“好归宿”,构成解决这一问题的基本思路。就现实来看,我国农业多以一家一户生产为主,农药使用量大而分散、各地发展不平衡的现状,决定了我国全面推进这项工作既要因地制宜、精准施策,又要久久为功、坚持不懈。

    解决突出问题,往往是发展的突破口和主抓手。农业污染防治说到底是一个树立绿色发展理念、转变发展思路、实现高质量发展的过程。从这个意义上说,农村绿色发展、农业污染防治是一枚硬币的两面。打赢农业污染防治这场攻坚战,呼唤更为精细的现代化治理,需要在解决一个个诸如农药包装废弃处理问题中向纵深推进。惟其如此,才能将“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”的发展理念落到实处。

     



    上一页:加大三农资金投入 为乡村振兴“护航” 下一页: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新时代 做好“三农”工作的总抓手
    全部评论(0)
     
    网页即时交流
    QQ咨询
    咨询热线
    020-28998648
    请选择要切换的马甲: